《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大解读
来源: | 作者:中世规划 | 发布时间: 2015-06-18 | 68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    环境保护部6月4日向媒体通报了《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。公报指出,2014年,在党中央、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,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,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,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顺利完成,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综合作用继续显现,环境法制建设、执法监管和环境风险管理更加有力,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,核与辐射安全可控。

    要点一:大气污染防治仍是重中之重

    公报显示,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,只有舟山、福州、深圳、珠海、惠州、海口、昆明、拉萨、泉州、湛江、汕尾、云浮、北海、三亚、曲靖和玉溪共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,其余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,达标率不足一成。

    要点二:地下水污染形势严峻

    公报显示,全国20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,在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,水质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0.8%,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.9%,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.8%,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.4%,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.1%。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、溶解性总固体、铁、锰、“三氮”及重金属。
 
    要点三:农业污染亟待解决

    报告显示,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(2005年4月-2013年12月)结果显示,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.1%,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.4%;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成果,中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294.91万平方千米,占普查范围总面积的31.12%。
    目前,全国化肥当季利用率只有33%左右,普遍低于发达国家50%的水平;中国是世界农药生产和使用第一大国,但目前有效利用率同样只有35%左右;每年地膜使用量约130万吨,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,地膜的“白色革命”和“白色污染”并存。

    要点四:环境执法力度空前

    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颁布了新《环境保护法》,环境保护部发布按日计罚、查封扣押、限产停产、行政拘留、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、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等配套文件。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》。各地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2180件,是过去10年总和的2倍。

    要点五:制度改革呼吁社会参与

   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》。持续深化环评审批改革,开展《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名录》修订工作;积极推进环评立法,启动《环境影响评价法》修改工作;进一步加大环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力度,从2014年1月1日起,全面实施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(试行)》。

    要点六:生态文明建设深化、细化

    经中央批准,设立“中国生态文明奖”。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(县)92个、生态乡镇4596个。积极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,印发了《国家生态保护红线-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(试行)》,起草了《关于构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的指导意见》,完成了《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》,编制了《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和《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绩效考核办法》。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,2014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扩大到512个县。积极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,全国有96个园区开展建设,其中34个园区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。启动“银政投-绿色信贷计划”,面向环境友好型和环保产业中的中小企业,有效解决企业环保融资中普遍存在的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的问题,有效吸引社会资本在生态环保领域的投入。

主营业务

生态文明建设规划

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系统

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编制

生态系统碳汇评估

生态保护红线划定

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

咨询我们

TEL:400-886-7440

QQ :1055899623

  • 在线留言
  • 联系方式
提交